岡山、燕巢|高32線


32線西起岡山,東迄燕巢的阿公店水庫,為縣道186北邊聯絡瓊林、竹仔腳等兩個聚落的區域公路,而高32線的路線變化也與縣道186息息相關,隨著其路線變遷而有對應的異動。離開岡山市區後,公路沿線主要以果園景觀為主,最後一段則行經工兵教練場外圍,然後接上阿公店水庫外的長堤。因縣道186已擔負起大部分的東西向連絡交通,本線人車相當稀少,僅當地人會使用而已。

高32線行經農場段

起點,接台1舊線

MAP|高32線地圖,點圖放大

高32線的起點位於岡山市區民有路和岡山路的交叉口,設在台一舊線的路口上。台一線改線後,高32起點未對應東移,一直保留到今天。不過新舊台一線之間這一小段路其實也是改過線的,更早期的路線在北側的斜向道路「岡燕路」,鐵路東移前,岡燕路與東側的岡燕路一氣呵成,並在車站北側過平交道;鐵路東移後,岡燕路路線被岡山車站阻斷,公路也從南側改闢地下道穿越,地下道內還有個通風口,上頭即是岡山車站的第一月台,在月台上也可以看到底下川流不息的車潮,算是高32線起點有趣的一小段故事。

岡山車站前右轉

岡燕路於岡山市區的舊線,前方為市場
高32的岡燕路起點舊線和民有路在岡山火車站前會合,路口攤販頗多,有一點小市集的味道,經過時還可以看到下車的軍人在這一帶覓食。

繞過岡山車站,循著「岡燕路」指標穿過地下道,即可來到後站的後紅地區。

右轉後左轉過地下道,續行「岡燕路」

地下道上方即是月台

後車站的後紅、程香一帶

後紅、程香為岡山後站的兩個聚落,經過發展後範圍已經看不太出來,早期未拓寬前,道路兩旁還有木麻黃夾道,現在則是四線道規模的大馬路,且因鄰近小型工業區,印象中大車不少,聖森路開通後情況感覺上已經好很多。後紅則是以肉包較為出名。

隨後高32來到比較複雜的聖森路口,原本聖森路尚未開闢時,岡燕路來到這就只有直行或右前方往岡山交流道的方向。但隨著這條大外環道開通,直行往吊雞林、瓊林的機車變得比較難走,先要到聖森路的北向車道待轉,才能夠繼續直行,機車待轉的時候變成與聖森路北向的車道垂直,還必須面對人行道,等安招路綠燈號誌亮起,才迂迴的進入安招路,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待轉方式。



聖森路交叉口

聖森路交叉口岡燕橋(遠方為重建段),此段為縣道186舊線

高32要在瓊林路左轉,直行為縣道186舊線

現在位於安招路上的「岡燕橋」初次興建於西元1928年,原名「程香橋」,橋上敷設有台車道以連繫岡山、燕巢之間的往來。以下引述1929年八月二日《台灣日日新報》的相關報導:
〈岡山燕巢間交通利便〉高雄岡山郡岡山燕巢間,昨年度初架設之程香橋,同年雨期,被洪水汛濫流毀。元岡山庄長,及燕巢庄長,曾再三盡力向官廳申請認可,著手再造舉初渡式,架設費,一萬餘圓,其後道路又復擴張。今番烏樹林製鹽公司,敷設輕鐵,費用約略三萬五千餘圓。開通之日農村旅客均告利便。
後來橋樑因地理位置位於仁壽上里和觀音里邊界,進一步改名為「觀音橋」,為一鐵線橋,日據時重修為水泥橋,後至1955年有重修紀錄,最近一次拍攝橋頭註記的竣工年份則為1977年(民國66年6月),恰巧為縣道186改線前夕。

南邊的岡燕路上還有另一座四線寬敞的「觀音橋」,是在民國65年(1976年)配合國道一號岡山交流道興建的,但完工後名稱並沒有和舊的觀音橋做出區隔,而出現了兩座觀音橋的怪現象。民國67年,縣道186改走新建的觀音橋,不再走安招路,原路線不能再穿越現在的岡山交流道,而民國65年起點才剛延伸到程香的高32線,也順勢併入縣道186舊線岡燕路段,延伸進岡山市區。

民國100年12月底配合阿公店溪整治工程,安招路上的觀音橋也隨之重建,並於民國101年9月竣工、10月正式通車,原本要改「新觀音橋」,但後來依民意改名「岡燕橋」,一併解決了橋名重複的問題。

另外一個題外話,阿公店溪整治過後,還多了兩座連接南北岸的橋樑,聖森路上的叫做新觀音橋,大仁南路尾還有另一座大仁南路橋,"或許"可解決岡燕路車流量龐大的問題(不過我是司機我還是走岡燕路吧,除非紅綠燈夠久)。

參考資料
岡山區新觀音橋、大仁南路橋即將開工
岡燕路的歷史變遷

高32線在吊雞林轉進瓊林路

跨越高速公路

瓊林社區外圍,右側為外環道路

高32線進入瓊林市區走到底遇此岔路左轉;右側為高35線起點

高32線在燕巢經過的兩個聚落分別是瓊林和竹仔腳,進入聚落時也都縮減為單線車道。雖然聚落間還點綴著些古意盎然的合院建築,但鄰街的房屋多半已改建為透天厝或連棟房舍,壓迫感十足,要找尋老厝,還得往更小的巷弄裡頭去。經建版地圖上在瓊林這裡還標示著一個中山堂,不過從街景圖去尋找卻無所獲,恐怕已經遭到拆除了吧?

瓊林社區

離開瓊林後進入平直的農場路段,指標5公里處

下一個聚落是竹子腳

竹子腳聚落內

離開竹子腳,遇到岔路需要右轉

高32線最後一段路線可說是相當曲折,而且沿路都沒有轉彎指標。像是出了竹子腳後的右轉路口,指標標上了高29線,直行至下一個紅綠燈口要左轉,也沒有對應標示。縣道186和高29線上,對於這兩條鄉道的標示也都是錯得離譜,但是地名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也許就高32線這樣低使用率的路線,對於相關標示是可以不需要要求那麼高,更何況指標指的可都是捷徑!也讓人納悶高32為何要取如此彎繞的路線?或許是為了要快速銜接阿公店水庫的入口吧!?

從竹子腳離開後,高32線就在工兵教練場的圍牆旁一路往東南行,圍牆另一側的老樹開枝散葉已久,樹蔭都遮蔽到路上來,也算是另類的綠色隧道,遺憾的是此次造訪有約一半的樹木被砍了頭,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好一大段都只見著樹幹的橫切面。

早期這道圍牆還沒有立起來的時候,竹子腳往燕巢的小路是直行到底,接上新生路後,一直走就可以接到今天中民路660巷的位置,也可以稍稍緬懷一下當日的路線了。

沿著工兵教練場外的一段直路

指標7公里處

左側教練場內被砍頭的老樹

遇到紅綠燈要左轉,直行新生路可銜接縣道186線

最後一小段路

高32終點,右轉即為阿公店水庫管理局入口

圍牆旁的高32終點

 歷史沿革  
  • 民國50年:瓊林-燕巢,里程為3.758公里
  • 民國65年:程香-燕巢,里程為5.679公里
  • 民國67年:岡山-燕巢(阿公店水庫),因應縣道186改線,高32起點延伸至岡山市區,里程為7.967公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