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大社|高45線

高45線係燕巢及大社之間的一條迷你鄉道,主要為燕巢區面前埔地區對外的聯絡道路。

本線雖然連接燕巢及大社兩區,但路幅狹小且聚落不多,使用率不高,除了附近栽種芭樂的農人穿梭其間,少有外地人在此走動。

高45線起點,燕巢橫山

本線起自台22線,接近樹德科技大學的位置,起點處有一座被「脫光」的牌樓。大致可分為兩段,前段由西北朝東南,穿越「面前埔」聚落,接著下坡跨過典寶溪上游,再爬坡越過國道十號。

大社區鄉道路線圖,點圖可放大

 歷史沿革  
民國五十五年和六十五年的公報中皆無本線,由此推斷出本線編成時間較晚。從今日的聯絡重要性也可看出是後來硬塞進去的編號。

舊線|因國道十號闢建之故,本線已改採跨越橋的方式越過國道,原線僅存路口部份。

 高45線  橫山→蜈蜞潭  3.9km  
起點橫山[台22岔路]→面前埔[橫山橋/鄉界][國10跨越//舊線]→桶寮巷→終點蜈蜞潭[高46岔路]



面前埔

面前埔為本線唯一經過的聚落,位於典寶溪旁的高地上,社區就和樹德科大比鄰而居,但卻因位聚落本身的位置遠離幹道,因而發展不大。

學校也並未炒熱台22線沿線的氣氛,深水和鳳山厝雖有商家,學生似乎仍是朝大社和楠梓移動。面前埔社區內,則只有房屋出租給學生,少有商業活動。

面前埔屬燕巢鄉南緣的橫山村,為「橫山仔」面前的埔地,故名之。
聚落附近另有一「面埔山」,但已被樹德科大納為校地。面前埔的庄廟原本叫做聖王廟,後來改名興龍宮,現在高45線起點的牌樓就是興龍宮的牌樓,只是曾幾何時,牌樓原貌蕩然無存,表面建材不翼而飛,只剩下醜陋的水泥結構,我還是偶然看到去年的照片才知道…

牌樓原貌(取自地名檢索系統,2008年底攝):
http://webgis.sinica.edu.tw/placesearch/file/1001210-118b.jpg
請比對下面第一張圖:

偷渡客禁止進入



前些日子走高45線,見牌樓上多了些白布條,寫著「偷渡客禁止進入」,往內走還可以看到更多布條懸掛在路上,電線桿也張貼了里民開會討論此事的通知,從上面幾張圖來推斷,應該是偷渡客的安置中心要設立在此處,不說還不知道,橫山村內的收容機構就好幾間,包括高雄看守所、少年觀護所、以及收容少年犯的明陽國中,也無怪乎當地居民反應會如此激烈了。

不過最直接的原因,據新聞報導所述,是安置中心的聯外道路僅六米寬,有安全上的疑慮,因此日前橫山村民便北上行政院陳情,希望能更改收容中心的位址。下文如何,還待分曉。

相關報導反對設置偷渡客收容中心 燕巢鄉民北上陳情

橫山橋(民國64年5月竣工)

一路下坡過橫山橋,國道十號從旁來湊熱鬧,接著高45線又爬坡要跨過國道。新橋的闢建讓本線多了一道風景,不過仔細一看,護欄上竟多了一個「窗口」,該不會是要給某些「鴿子先生」專用的觀景窗吧!?

左邊為舊線,已遭國道截斷



高45線跨越橋

跨過高速公路後高45轉了個大彎,變成朝向西南方,沿路景色轉為牧場、果園及公墓。後段的路幅甚窄,部份路段甚至有會車困難,幸好這條路僅為當地果園地主及牧場之用,車流一直相當稀少。加上本線呈倒「ㄑ」字型,算不上到大社的捷徑,這條鄉道也就更乏人問津了。

高45線過高速公路後轉了一個大彎



駛入田園之中的高45線



單線小道駛入的這一塊農牧區,是大社栽培農特產品的主要區域,從大社北緣開始往南的平原,隨處可見大片的棗子園、芭樂園以及鳳梨田,高45以及高47沿線也分佈著不少乳牛場,進而孕育出所謂「大社三寶」的名聲。

大社的蜜棗之所以有名,據說一是利用網室防蟲鳥害,另一個關鍵的因素,則是利用生產過剩的牛奶澆灌果樹,讓果實肉質甜美,粒粒脆甜。

這個月中,在觀音山舉辦的蜜棗節才剛落幕,我們家也是帶了不少回來啃,節日當天選在週末觀音山人最多的時候辦,讓棗子的買氣也是相當的旺!

至於牛奶怎麼還會生產過剩?這是因為大社的乳牛數及牛奶產量就占了全縣九成之多,因此銷不完的牛奶無處可去,才被拿來發酵作為肥料,這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

不過居住在乳牛場旁邊又是另一回事了,風起的時候連帶把牛屎味帶進屋內久久不散,實在不是個美妙的經驗…





本線3公里處

高45線沿線的鳳梨田(扣掉附近的公墓,這條路實在很適合騎車)

終點,接高46線

走出田園之後,高45線就接上高46線,右轉為蜈蜞潭,左邊則是嘉誠國小。本線在這邊的路名為「桶寮巷」。

留言

  1. 關於移民署要在面前埔社區建收容所經北上立法院及內政部陳請該案已取消,感謝立委余政道'黃昭順協助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提供這則消息!可惜目前在網路上好像找不到相關新聞~

      刪除

張貼留言

無Google帳號者,請選取「名稱/網址」留言,請協助配合,謝謝。匿名留言者可能會遭系統判定為垃圾留言,而無法即時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