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林|高113線

梓仙溪流經杉林後,逐漸往月光山的方向依偎過去,而溪流左岸的沖積平原也越來越窄縮,呈北寬南窄之勢。這一塊由月光山、楠梓仙溪包圍的平原末端,從地理位置上看來和北偏的杉林連成一塊,不應該是這麼偏僻的,但因為台29線(原台21線)從這裡過河走右岸較平坦的地方,早期縣道181和月光山隧道尚未開通之時,這裡就宛如世外桃源一樣,彷彿外頭的奔馳的人車都與這裡無關。而高113線,則是當初想要由此處打通杉林與美濃交通聯繫的一個企圖,當然,月光山隧道通車後,這個企圖心似乎也無疾而終了。

【01】高113線起點,位於杉林區月眉南側,台21線新舊線匯集之路口南側

在正式拍攝前,我已經走過兩次高113線和另一側的高115線,當時就覺得這個地方很特別,因為聚落就成線狀沿著高113線一直延伸,但在外面一點又是廣闊的農田,可見是有一點重要性的公路,而全線卻又都只是單線雙向通行的車道,更增添這條公路的迷人感。

高113線經過的聚落較多,規模皆不是太大,彼此之間距離也不遠,計有新象寮、莿桐坑、新開庄等幾個客家聚落,也是客家六堆地區的「右堆」地區。本線另有一條支線高113-1線和高113-2這一條相關路線。

【02】路旁種植著綠肥作物田菁

【03】穿過這邊就是新象寮

【04】新象寮橋(102年2月重建完成)

高113線從起點處,一路穿過蔓生田菁的田野,轉了幾個彎,再經過一小片種植著椰樹的田地,就來到新象寮的勢力範圍,雖然沒有明確的地名牌子告訴你這裡叫象寮,但第一座近年才剛重建完成的橋名牌就寫著「新象寮橋」。

對於「象寮」這樣的地名,一定讓人感到十分好奇,難道這裡有人養象?還是有象群出沒?但台灣除了動物園,好像還沒有聽過有這種事情。那還是附近有形似大象的山頭?查詢之下,通通都不是,原來象寮原稱「匠寮」,是清代工匠的聚集地,聚落原本在隘丁寮溪入口處,後來林野逐漸開發後,居民開始往內陸移動,新的聚落稱作「新匠寮」,但因客語發音相近,後人皆稱「新象寮」。

新象寮和南邊的莿桐坑相隔不遠,區內還設有月美國小,隔著狹窄的車道與住家相望,還真的是挺新奇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新象寮的北側,靠近今日大愛永久村的地方,原本便調查存有蔦松文化遺址,疑為古代大型聚落,然而永久屋施工的時候卻直接破壞了大半遺跡,還引起部分人士對慈濟的反彈。後來該遺址由文化局發起「搶救行動」,以資料保存方式紀錄遺址之各項出土資訊。

【05】右側為月美國小,即在本線1公里處

【06】月美國民小學入口

【07】前方來到支線高113-1線的路口,沒有英文標示的路牌現在已經有一點歷史了

車過月美國小,又是幾片田地,不遠處又有人居,原來已經進入下一個庄頭的範圍,這裡開始叫做莿桐坑,也剛好是支線高113-1的終點處。莿桐坑是一個植物相關的地名,早期這一帶有刺桐樹加上位於山溝旁,就這麼命名了。

莿桐坑和新象寮差不多,聚落不大,若是匆匆行車,很快就過了,接下來就會到達南邊的新開庄。

【08】高113線旁的老屋很多,處處可發現迷人的風景

【09】 莿桐坑

【10】

【11】高113線指標2公里處

【12】這裡的高115線指標是錯的,高115線要繼續往南越過新開庄後才會相接

新開庄代表新成的庄頭,舊稱竹圍。原來早期開墾是比較臨河的,但因為楠梓仙溪經常改道,西側的叛產和寨子腳的居民只得被迫往內陸遷徙。像這種河谷沖積平原,加上鄰近旗尾山而導致平原逐漸縮小,原本腹地就已經不大了,先民開墾的時候根本是和河川搶地,十分的危險。

過新開庄後有一座「新開庄尾橋」架高越過楠梓仙溪的支流,此後道路與旗尾山月靠越近,與高115線交叉後,景色越趨荒涼,因為此後除了一個下寮之外,又幾乎沒什麼人居住,這一塊小三角平原也在此走到了尾端。

【13】新開庄,被道路夾擊的透天厝

【14】

【15】

【16】新開庄尾橋(民國69年1月31日完工)

【17】這裡離月光山好近,跨過去就是美濃了

【18】約3公里處

【19】一座近幾年改建的小寺廟

【20】右側道路為高115線

【21】

【22】

【23】爬上坡後就接上縣道181

有看過另一篇高113-2線的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條支線與本線不相連,最合理的推測就是從這裡開始了。過了縣道181後,高113線仍繼續沿著楠梓仙溪的左岸前進,2010年造訪時,到了下六甲橋前方還看到一塊4.5K的小牌,但是過橋後就完全是一般產業道路了。這次造訪,橋旁被闢了一條土路,原本的小牌自然也消失無蹤,路面狀況和過去相仿,也就是過了橋後就變成一般道路,但這次很堅持的走到底,發現路旁除了鴨寮外便是果園,最後小路來到河岸邊,通進了香蕉園內。

其實這條路若繼續開的話,是可以通到高113-2線的。合理的推測是,高113線原本就計畫連通現在的高113-2線,抵達旗尾一帶,但因為有著不知名的因素,又或者是因為縣道181月光山隧道的開通(民國92年9月通車),才導致放棄了兩段路線連接的計畫。但真相如何,可能要再查相關的計畫資料,或是由主管單位才說的清楚了。

【24】跨越後還有路,但橋名變成比較不特別的「福安橋」(民國76年3月竣工)

【25】沿線風景

【26】隨後來到下六甲橋

【27】最後循著農路來到溪畔橋

【28】當年在下六甲橋旁邊找到的4.5K牌(今已消失)

其實高113線這詞網路上搜尋還挺多,網路上Google搜尋一下可以發現一些相關文章,但是!!其實都是錯的!!很多查到的不是指高133線就是高113-2線,而真正關於杉林這條高113線的,根本少之又少,足見這條公路的低能見度。雖然縣道181以及月光山的開通,讓經過此地的車輛多了些,不過處於兩旁的高113線和更為荒涼的高115線,仍保持著相當純樸的鄉村客家風光,如果不急著趕路,也許繞進村落裡感受一下吧!

路線沿革》
民國50年|月眉—新開庄,里程2.691公里。
民國65年|月眉—下寮,里程3.726公里。
民國??年|月眉—南山,里程4.53公里。(本項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但不確定南山之名何來)

拍攝日期》2014年8月24日
相關路線》縣道181、台21、高113-1、高115
相關景點》暫無

《回到高雄鄉道列表

留言